朱道清与《中国水系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7-11-18 21:38:24 来源: 作者: 浏览3966次 文字大小:



一部被誉为当代“水经”的《中国水系大辞典》再版发行。这本辞典共收辞目7350余条,其中自然河流5296条,渠道400条,自然湖泊800余个……共20多万个数据,填补了我国江河湖泊辞书的空白……而这部书的作者,却是一名从未上过一天学堂的江西老人——今年72岁的朱道清。

奇人——未进学堂博览群书

朱道清出生于1934年,是江西省水电工程局一名退休职工,家在彭泽县的农村,从小给人放牛、在长江边小姑山寺庙挑水、种地,没上过一天学。

没接受过正规教育的朱道清,全靠自学成才。他自幼聪慧,读书过目成诵。青年时代就把《水经》、《水经注》、《水道提纲》奉为至宝,此后,他几十年不间断地研读中国古代的史书和水利专著,废寝忘食。他经常借出差之机用微薄的工资购买史书和古籍水利专著。有一回出差到上海,他用身上仅有的22元钱在废品站买了一套线装本《水经》,之后却不得不借路费回家。

1979年,当朱道清把一叠80万字的《中国史通志》书稿放到南昌大学教授姚公骞面前时,老教授吓了一跳,认定朱道清是一个奇才,一个从没有上过学、但又精通中国历史、哲学和古代水利史的饱学之士。

奇书——12载苦心耕耘一朝轰动业内

1994年,在历经12年的苦心耕耘之后,朱道清编撰的280万字的《中国水系大辞典》问世了,在中国水利界引起很大震动。

这是一部奇书。因为这部书的问世,陕西、山西、河南筹款300万元,组织编写《中国江河大典》的专家组不得不解散;因为这部书的问世,由水利部科技司16人组成的写作小组,计划出版《中华水利人物志》,因朱道清书中已囊括2000名人物而放弃。我国著名的《水经》研究专家陈桥驿教授说:“《中国水系大辞典》为读者解答了我国河流湖泊等方面的种种疑问,是地理、水文、水利、水产、交通、港口等部门工作人员的工具书。”

为了完成这部书,朱道清艰难地走了一条自费买书、自费搜集资料、自费考察之路。书中的20多万个数据全是他亲身求证得来。他的足迹从长江、黄河的源头到它们的出海口渤海、东海;从成都平原的都江堰到长江三峡、湖北襄樊荆江大堤;从祖国最北部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到南方的珠江、乌江、金沙江,从青海湖到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等……

在河南濮阳瓠子口黄河左岸大堤段考察时,朱道清把沉重的旅行包放在桥头,提着照相机向水边走去。正准备返回桥面时,只听到一声卡车的刹车声。他发觉不妙,奔了上去,只见几个人把他的行囊扔进了卡车箱,并发动了汽车。急得他赶紧举起照相机,喊道:“快丢下我的包,我已拍下了你的车牌,再跑我就报警。”包终于回来了,朱道清激动地说:“包丢了不要紧,里面装的资料和几十个胶卷可是我奔波几个月、几千里路的心血呀。”

奇事——治水抗灾不遗余力

治水,并不能单纯停留在理论上。

1998年长江中下游流域发洪水,正在家中写书的朱道清坐不住了。7月29日,他带一箱方便面去了当时情况非常紧急的永修县郭东大堤。当时,肆虐的洪水漫过长长的堤坝,下游护坡已在坍塌。64岁的朱道清面不改色,他现场示范“三根木头一并捆绑牢,中间高两头低”的打桩方式,把桩一排排打下去,再填土、夯实。就这样两天两夜没合眼,别人劝他休息一下,可他说:“大家知道我是干这个的,我在,大家更放心。”堤最终保住了。

1998年洪水还未消退,朱道清日夜思考写成了《关于治理长江的根本方针》,同年9月6日上报省人大。文中提出了上游蓄水、中游固堤、下游疏通三结合方式,因地制宜,限制围垦等多项建议。这些建议,省人大上报给了中央。

朱道清还先后7次自费考察黄河,对如何治理黄河泥沙、如何有效利用黄河水资源等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72岁的朱道清,现在受国家防汛总指挥部委托,正在主持编著《中国堤防志》。朱道清每天都要写作14小时,目前这部共九卷的书稿已完成《长江卷》、《黄河卷》、《海河卷》、《淮河卷》、《松花江卷》等五卷约700余万字,还有四卷正在紧张地编写。(谭亦帆)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热门文章

    汤绍恩与三江闸

    汤绍恩与三江闸

    三江雄闸泽千秋三江闸是我国古代最大的滨海砌石结构多孔水闸。位于绍兴城北16公里处,由明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