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思想认真领会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

更新时间:2018-08-23 10:32:26 来源:党校 作者:党校 浏览4396次 文字大小: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8年6月29日至30日在成都举行。出席全会的有,省委委员84人,候补省委委员17人。省纪委常委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也列席会议。

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听取和讨论了省委书记彭清华代表省委常委会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彭清华同志就两个《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并发表重要讲话。


学习宣传贯彻省委全会精神,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认识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的重大意义

  这次全会是在我省处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作出的一系列战略谋划和决策部署,是省委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迈步新时代、践行新思想、展现新作为的再动员再部署。全会的召开,对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好落实新发展理念要求,更好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四川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彰显了高举旗帜、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全会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主题主线贯穿始终,坚定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四川不折不扣落地落实。这一鲜明主题,集中体现了省委和全省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拥护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坚强政治定力,是引领全省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的长征路的动员令、冲锋号。

  (二)完善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总体谋划和战略布局

  全会深刻把握新时代四川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重整行装再出发、与时俱进谱新篇,突出问题导向、发展导向、目标导向,对事关四川发展全局的重大思路和举措进行再梳理、再谋划、再落实。全会审议通过的两个《决定》,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四川篇”,自觉在发展理念、发展思想、发展战略上全面对标看齐,符合新时代新使命新实践的要求,抓住了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重点和关键,回应了全省人民对未来发展的新期待,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和指导性,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四川篇”、确保全省工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胜利前进的行动纲领。

  (三)形成了对事关四川发展全局若干重大问题的高度共识

  全会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充分运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成果,广泛征求各地、各部门、各方面意见建议,充分凝聚了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智慧,对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打造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等重大战略部署形成了高度共识,进一步筑牢了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共同思想基础。

  (四)提振了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信心决心

全会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既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客观指出了四川发展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又深入分析四川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和重大机遇,清晰指明了四川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主攻方向、发展目标、实施路径和工作举措,进一步描绘了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美好蓝图,必将进一步激励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治蜀兴川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的重大意义,切实用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决贯穿到治蜀兴川事业全过程和各方面,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四川发展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二、坚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根本指针

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科学理论始终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纲领、旗帜和灵魂,其核心要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集中体现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必须学思践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解决当代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科学理论指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一是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时代大势,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科学回答。二是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时代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围绕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改革中的难点问题、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中华民族如何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了科学回答。三是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人民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代言、为人民立言,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对怎么样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了科学回答。四是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执政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作出了科学回答。


  (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是指导治蜀兴川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四川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3次亲临四川视察指导,5次发表重要讲话,20余次作出重要批示。这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来源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宏大理论体系,根植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四川的生动实践,聚焦于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时代课题,为科学回答新时代四川“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指明了方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治蜀兴川最明确、全面、精准的定位,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四川改革发展量身定做的“定盘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川篇”,是做好新时代四川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具有丰富科学内涵和明确实践要求。一是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四川是西部地区的重要大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做好四川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意义重大;强调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四川发展也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和国家全局对四川提出的战略定位,是四川迈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开启新征程的逻辑起点。二是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总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四川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这些重要论述,是对四川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总体擘画。三是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第一要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四川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强调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健全城乡统筹、区域协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各区域共同繁荣发展、同步全面小康。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抓好发展第一要务的要求,是解决四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遵循。四是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四川增强改革动力,统筹抓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强调要扎实开展创新创造,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强调要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四川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的战略重点,明确了开启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新篇的动力支撑。五是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开放格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四川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推动内陆和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格局;强调要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努力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的前列。这些重要论述,标定了四川服务国家开放战略的方向,是新形势下四川全面开放合作的战略指引。六是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带头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把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擦亮;指出全面小康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键在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要求把彝区藏区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将脱贫攻坚战进行到底。这些重要论述,指明了四川做好“三农”工作、补齐发展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进方向。七是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求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解决好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指出四川文化多彩,要广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发展提升优秀传统文化。这些重要论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深厚为民情怀和强烈使命担当。八是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生态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四川自古就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生态环境地位独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要求把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扎实推进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污染防治、国土绿化、生态建设,让四川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赋予了四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九是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抓发展、抓稳定两手都要硬;要求坚定推进依法治理,做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四川在法治轨道上实现和谐稳定、长治久安的重要任务。十是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政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彻底肃清周永康恶劣影响,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些重要论述,为四川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三)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是对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站位和思想觉悟的直接检验,是拥护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的具体行动,是履职能力和担当精神的重要体现。要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更加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四川篇”武装头脑,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领会吃透“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十个指明”的根本要求,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更加自觉用以指导实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贯彻“五个着力”重要要求,把习近平总书记为四川发展做出的总体擘画一步一步变为现实;更加自觉用以推动工作,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紧密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实际,科学确立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确保党的十九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断开创四川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三、深刻把握新时代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战略谋划和部署

   这次省委全会审议通过的两个《决定》:一个是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是管总的指导性文件;另一个是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是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专项文件,这个决定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针对性提出26条务实举措。两个《决定》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涵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一以贯之坚持省委既定部署,又与时俱进作出新部署、提出新任务新要求,注重一致性、保持连续性、富有针对性、突出指导性,全面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系统回答了事关四川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方向明确、措施具体、操作性强,符合我省实际,顺应群众期盼,是新时代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行动纲领。全会重点从十个方面作出了新的战略谋划和部署。

  第一个方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川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等重要指示,围绕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历史方位作出重大部署

  全会科学研判了四川战略定位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四川是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纽带与核心腹地,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是“稳藏必先安康”的战略要地,是我国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资源大省、科教大省。经过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接续奋斗和全省上下的艰苦努力,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重大成就,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呈现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经济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对外开放迈向立体全面开放阶段、民生改善跨入全面提升阶段、社会治理步入共建共治共享阶段的基本特征,正处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全会深入分析了当前四川面临的发展形势。四川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然是最突出的问题,产业结构、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凸显,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存在诸多挑战。同时,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开发开放等国家重大战略,成渝城市群、天府新区、天府国际机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自由贸易试验区、绵阳科技城、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国家重大布局,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等国家重大政策,在四川交汇叠加,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

  全会鲜明确立了新时代四川发展的主攻方向。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扣新时代新的实践要求,确立了“五个新”的四川发展主攻方向。一是新体系,即围绕建设经济强省,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体系。二是新格局,即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三是新态势,即围绕全方位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形成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四是新优势,即围绕激发改革创新动力活力,推动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全面优化,打造发展环境新优势。五是新局面,即围绕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第二个方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要指示,围绕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总体要求作出重大部署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始终立足于稳、着眼于进,以“稳”促高质量的“进”、以“进”维护高水平的“稳”,既做到稳增长、稳就业、稳生态、稳预期、稳环境,又做到结构调整要进、质量效益要进、创新发展要进、改革开放要进、脱贫攻坚要进、思想文化要进、人民生活水平要进、党的建设要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始终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等问题,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旺盛、区域布局协调、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发展新格局。

  坚定贯彻“五个着力”重要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特别是要着力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全面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文化繁荣发展、现代治理能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三个方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重要指示,围绕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第一要务作出重大部署

  全会着眼解决四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更好实现各区域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同频共振,整体提升全省综合实力。

  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经过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接续奋斗和全省人民的艰苦努力,四川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区域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从历史沿革来看,四川曾经一度是成都、重庆两大经济中心城市并驾齐驱,1997年重庆直辖后,成都便成了“一枝独秀”。在之后的20年中,针对不同阶段发展的实际,先后提出实施“依托一点、构建一圈、开发两片、扶持三区”“五大经济区、四大城市群”“多点多极支撑”等区域发展战略。这些战略的实施,对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要看到,发展不足仍然是四川最突出的问题。这个不足,有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但人均排位相对靠后,大而不强;也有不平衡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首位城市与其他市(州)相比体量相差悬殊,排名第一的成都经济总量是排名第二的绵阳的6.7倍,城乡之间发展也不平衡。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以占全省17.8%的面积,承载了全省45.8%的人口,贡献了60.6%的经济总量;而“三州”地区占全省面积的60.3%,人口只占8.4%,地区生产总值占5.3%,这种情况,是四川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造成的,也是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对四川的发展,我们要全面地看、历史地看,要放到新时代的大背景中来看,放到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来看。全会提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这既是立足现实的重大考量,也是对历届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的延续和提升,就是要着力解决区域协调发展不足等突出问题,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一干”就是高水平打造引领四川发展的“主干”,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增强成都对国际国内高端战略资源的集聚集成能力,增强对全省其他区域的引领辐射带动能力。“多支”就是积极培育更多经济增长极,按照差异化发展要求,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优化全省经济地理,打造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竞相发展,形成四川区域发展多个支点支撑的局面。

  促进“五区协同”发展。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含成都和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推动成都与环成都经济圈协同发展;推动“三州”与内地协同发展;推动区域内各市(州)之间协同发展。在“五区协同”中将成都和环成都经济圈统一定为成都平原经济区,则是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需要;对以甘孜、阿坝两州为主体的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以及大小凉山地区,更多的是在“五区协同”中突出其生态功能,这是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服务国家大局的需要,也是确保这一地区可持续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需要。要加强各经济区规划对接、改革联动、创新协同、设施互通、服务共享、市场开放,着力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同时,要优化我省城镇化布局,着力打造以成都为核心城市,以绵阳、德阳、乐山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成都平原城市群;以宜宾、泸州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川南城市群;以南充、达州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川东北城市群,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构建“5+1”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通过这些年努力,我省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比重持续提高,推动全省经济实力迈上新的台阶,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省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产业层次初级化低端化特征明显,传统资源型和原材料工业、重化工产业占工业比重近7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仅为15.1%。民营经济活力不足,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1%、比全国低13.3个百分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建立在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上,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以智能、绿色、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变革正有力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更深层次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才能在国际产业分工深度调整中赢得一席之地,构建起四川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把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培育壮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形成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支撑。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变化,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窗口期”,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做响品牌、拓展市场,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全会根据四川产业发展实际,提出重点发展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构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和数字经济“5+1”产业体系,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区域辐射带动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第四个方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开展创新创造”“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等重要指示,围绕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根本动力作出重大部署

  突出了改革牵引。全会提出,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重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电力体制改革为重点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重点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

  突出了创新驱动。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突出创新企业、创新人才、创新平台“三个重点”,提升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三个能力”,打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三个通道”,高质量完成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任务,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突出了军民融合。全会提出,要扎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进军民融合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共通共用、共建共享的军民融合示范平台,健全科技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实施军民融合重大科技攻关,推动军民融合科技资源共享、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转化,强化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加快国家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落地,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突出了人才支撑。全会提出,要做大做强人才智力支撑,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构建创新人才支撑体系,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建立符合人才特点、激励人才创新的评价制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弘扬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大军。

  第五个方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格局”“努力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的前列”等重要指示,围绕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开放格局作出重大部署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四川作为内陆地区,更需要全方位扩大开放。当前,我们正面临难得历史机遇,“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开发开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把西部内陆地区推向了开放前沿。同时,我省在对外开放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突出表现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不充分、开放发展通道平台不足、一些领导干部开放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等。全会正是基于对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坚持问题导向,着眼破解难题、补齐短板,作出全力推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战略部署。

  确立了全面开放合作的战略目标。大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能力和水平,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全力推动四川由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努力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前列,融入全球经济格局,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在新一轮开放合作中赢得主动。

  提出了全面开放合作的战略方针。扩大开放合作最重要的是对接先进生产力,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对此,全会提出“突出南向、提升东向、深化西向、扩大北向”的战略方针。“突出南向”,就是要主动融入国家中新合作机制,参与中国—东盟框架合作、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中巴等国际经济走廊建设,对接南亚、东南亚这个拥有2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拓展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空间。“提升东向”,就是要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深化成渝经济区建设,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合作机制等方面全面提升,更好对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环太平洋国家先进生产力。“深化西向”,就是要优化释放中欧班列通道能力,发挥西部国际航空门户枢纽优势,推进对欧高端合作,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扩大北向”,就是要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积极参与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同时,要推动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加强与周边省(区、市)合作,深化与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省份的全面合作。总之,通过东联西延、南北突进,把“四向拓展”这篇文章做好了,我省立体全面开放这盘棋就走活了,就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明确了全面开放合作的战略支撑。全会指出,交通是发展现代化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动脉”,也是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格局的重要支撑。经过多年努力,我省交通运输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基本实现从“蜀道难”到“蜀道通”的转变。但是仍然存在交通体系不完善、线路结构不均衡、运输供给不高效等突出问题。我们必须统筹实施综合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陆海互济、东西畅达、南北贯通的“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和对外经济走廊,全面提升经济辐射力、资源集成力、开放影响力。同时,要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深化体制机制创新,高质量建设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争取建设内陆自由贸易港;务实建设国别合作园区,力争取得新进展;依托省内高校打造留学生学习基地,发挥好交流交往的桥梁使者作用;着力提升口岸能级,支持成都等地申报国家开放口岸;全面优化投促平台,继续办好重大展会和投资促进活动,建立全球川商交流合作机制,持续实施“千人计划”“天府万人计划”等;大力提升对外贸易质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第六个方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擦亮”“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等重要指示,围绕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重中之重作出重大部署

  全会提出,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落实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下足“绣花”功夫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开创四川“三农”工作新局面。

  统筹“五个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统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以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重点,以创建农业强县为载体,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盘大棋”,涉及面很宽,需要在总体谋划、全面推进基础上,抓好一些“吹糠见米”的重点工程,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全会提出推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就是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的一项具体举措,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系统推进。

  实施“三年攻坚”,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是我们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也是我们向中央立下的“军令状”。现在,我省还有68个贫困县、5295个贫困村和171万农村贫困人口,巩固脱贫、防止返贫压力也不小。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最近又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锐出战”“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向全党发出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进军号令。这一仗打不好,我们无法向党中央、向总书记交代,也无法向全省人民交代。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持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始终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聚焦彝区藏区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下足“绣花”功夫,实施脱贫攻坚三年攻坚行动,抓好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加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治理,集中整治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通过“回头看”巩固脱贫实效,完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

  推进“一体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坚持“两化”互动、城乡统筹,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让进城的进得放心、留在农村的留得安心。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化拓展“百镇建设行动”,建设宜居县城、特色小镇、特色村落,增强城镇集聚产业、承载人口、辐射带动区域发展能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第七个方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重要指示,围绕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价值取向作出重大部署

  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从吃饱穿暖等基本生存需求转向追求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等,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着力解决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使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全会提出,要推动社会民生事业全面进步。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深入推进健康四川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积极发展老龄事业。稳定增加就业岗位,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强化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高质量完成九寨沟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推进汶川、芦山、康定地震灾区发展振兴。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全会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精神文化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地方的重要软实力。从我国先行地区实践经验看,经济强省建设有利于文化强省建设,文化强省建设又会促进经济强省建设。四川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富集,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建设文化强省有独特优势。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大力推动巴蜀文化繁荣发展,使全省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凝聚在一起,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强大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要加强“文化小康”建设,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入实施振兴出版、振兴影视、振兴川剧和曲艺等重点工程,深入实施巴蜀文化品牌工程、名家培养工程等,大力实施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提升行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调整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更好满足人民对文化产品的需要;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建设网络强省、数字四川、智慧社会;扩大和深化对外文化交流,积极推动巴蜀文化走出去。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会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升源头治理水平。扎实推进平安四川建设,健全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和创新城乡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建立自治、法治、德治、共治相结合的现代化基层治理体系。强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建强群防群治力量,使人民安全感更加充实。

  第八个方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让四川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等重要指示,围绕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生态重任作出重大部署

  全会提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战略工程来抓,自觉肩负起党中央赋予的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重任,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持续用力推进美丽四川建设。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八大战役”。全会提出,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散乱污”企业整治“八大战役”。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在环境污染治理问题上要自觉做到“四不”,不因多年积累的问题而推责,不因涉及复杂利益而回避,不因可能造成一些经济损失、付出一定代价而退缩,不因需要较长时间治理方能见效而延缓。

  大力实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五大行动”。全会指出,生态保护与推动发展不是对立的,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行动、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行动、绿色发展试验区和生态经济示范区创建行动、推进生活方式转变综合行动。这“五大行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要以此带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营造生态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风尚。


  第九个方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推进依法治理”等重要指示,围绕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法治保障作出重大部署

  全会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把四川各项事务纳入法治化轨道,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社会和谐稳定、长治久安。

  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加强和改进政协民主监督。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不断巩固和壮大新时代四川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城市少数民族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构建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新时代四川群团工作体系。

  深化依法治省实践。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捍卫以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活动,着力增强全民法治素养。加强党领导立法工作,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构建权责统一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深化藏区依法治理,依法加强藏传佛教寺庙管理,深入开展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扎实抓好彝区禁毒防艾工作。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会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要关口。同全国一样,我省正处于经济社会风险和矛盾的凸显期,必须深刻把握新时代风险挑战新特征新变化,大力提升风险预测预警预防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企业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新经济新业态伴生风险“五大风险”,守住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三条底线”。

  第十个方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等重要指示,围绕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政治保证作出重大部署

  全会提出,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同全国一样,四川政治生态发生了可喜变化,但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正风肃纪任务艰巨,修复净化政治生态任重道远。四川是天府之国,但不是世外桃源,也决非“净土”。最近暴露的蒲波、严春风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给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真正修复净化政治生态也决非一日之功,解决深层次问题需要持续用力。我们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摆在首位,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任务,决不让危害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现象在四川有任何市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克服“七个有之”问题,以坚强政治定力彻底肃清周永康流毒影响;持续深入加强政德建设,倡导培育良好家风,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坚决铲除封建腐朽文化滋生的土壤;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持续扎紧织密制度笼子,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坚持把良好政治生态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从来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地方政治生态不好,则正气不彰、歪风滋长,必然破坏市场秩序,影响经济发展;政治生态好,就能扶正祛邪、激浊扬清,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极大释放市场活力和增长潜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是否良好,干部作风是重要检验。要持续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高度重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变种新表现,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创造性,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创业者撑腰鼓劲,引导大家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集中到治蜀兴川事业发展上来。


  四、以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推动省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关键在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省委全会各项部署一项一项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一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破除盆地意识,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胸襟,主动融入“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全面开放格局。要增强机遇意识,抓住“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开发开放、成渝经济区发展等重大机遇,用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天府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绵阳科技城等国字号金字招牌,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善于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

  二要加强学习、增强本领。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才能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要按照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求,强化能力培训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八种本领”,努力做到“五个过硬”,着力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全面提高适应新时代、落实新部署、实现新目标的能力。

  三要担当担责、苦干实干。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是担当。要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夙夜在公、狠抓落实。各级领导干部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又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事不推诿、行不避难、真抓实干,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

  四要清正廉洁、作好表率。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廉洁是领导干部的“底板”,如果廉洁上出了问题,人生的“桶里”就一滴水都没有了。要带头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从蒲波、严春风等不收敛、不收手的违纪违法案件中深刻汲取教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防微杜渐,知耻知止。要带头加强政德建设,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尤其要倡导培育良好家风,管好身边工作人员,管好亲属子女。要带头加强作风建设,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始终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树立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五、深入宣讲绵阳市委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省委书记彭清华的报告中多次提到绵阳,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也用专门段落对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进行阐述,充分体现了清华书记和省委对绵阳工作的高度重视、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全市各地各部门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这次省委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一要着力抓好省委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按照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结合正在开展的“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热潮,引导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

二要主动融入“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格局。认真落实“一干多支”发展战略,自觉找准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实施县域振兴“五大行动”,扎实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八大行动”,坚定朝着建设西部经济强市和全省经济副中心的目标迈进,努力实现经济总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辩证统一的发展。

三要奋力推进中国(绵阳)科技城超常发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绵阳科技城建设和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打造一批共通共用、共建共享的军民融合示范平台,加快建设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大力推动国防科技工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不断培育壮大军民融合产业,加速把科技创新优势、军民融合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努力打造全国创新驱动发展试验田和军民融合创新排头兵。

四要着力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坚持以大通道促大开放,以大平台促大合作,以大招商促大发展,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区重点地区特别是成都市的交流合作,加快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更好发挥科博会等开放平台作用,持续抓好精准专业化招商,保持招大引强良好势头,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持续提升绵阳在全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中的战略地位。

五要坚决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把提升和巩固脱贫成果、脱贫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解决“插花”式贫困问题,力争明年基本实现所有贫困村退出和贫困人口脱贫;扎实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战役”,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严格落实重大风险防范化解九个专项方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要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各项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特别是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落实“两个维护”根本政治任务;严格落实好干部标准,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旗帜鲜明惩贪治腐,进一步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进入新时代、迈步新征程、谱写新篇章,我们重任在肩,必须勇担使命、奋发有为。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四川篇”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奋力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为推动治蜀兴川贡献绵阳力量!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