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河泥沙的开发与利用

更新时间:2015-10-30 17:57:24 来源: 作者: 浏览2540次 文字大小:

浅谈黄河泥沙的开发与利用

有些资源放错了位置就成了“垃圾”,每年清理不但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而且还容易成为人类社会的心腹之患。黄河泥沙就是大自然放错位置的资源,一旦摆正位置,不但能兴利安澜,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还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黄河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6亿吨,其中下游河道多年平均淤积量4亿吨,下游段沿黄引水带去的泥沙量平均每年近亿吨,其余近8亿吨送入大海。泥沙的沉积和输送去向,是直接导致下游河床逐年抬高,河槽萎缩,河势游荡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花园口—孙口段二级悬河的形势尤为严峻,近而加大了黄河防汛和沿黄两岸引水的成本。

面对着黄河如此丰富的泥沙资源,综合开发和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给泥沙找个出路,以实现变废为宝的目的。以下笔者就如何用好黄河泥沙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放淤固堤,疏浚河道,开发泥沙资源

放淤固堤是消除险点、加固大堤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合理利用河道泥沙治理黄河的有效途径,为此,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黄河职工根据黄河多泥沙的特点,自制了简易吸泥船、泥浆泵等,在黄河河道中吸取泥沙,利用管道和水力输送的原理,将含有大量泥沙的泥浆送至大堤背河沉放,将大堤加宽到80—100m,取得了显著效果。另外,在黄河大堤淤背中使用较多是水力冲挖机组,它是在浮桶上安置电机和泥浆泵,配以高压水枪造浆,由泥浆泵抽吸,通过管道输至大堤背河沉放。
   花园口至孙口段和东营入海口段,河槽游荡、萎缩,是典型的二级悬河地段,更是整个黄河干流防汛的重要部位。因此,在沿主河槽水流方向按照一定密度布设吸沙船,且把控导工程联坝上下连结作为中常水的防线堤,把黄河主槽控制在1公里之内,在其范围内搅沙输沙。并在防线堤背河滩面上布设间距为1公里左右,并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土场。也可采取常年有计划、有目标地的把泥沙输送到黄河大堤临河低洼处,抬高堤根地面,增加渗径长度,对防大汛是尤为关键的。将沉沙后的清水用于城乡供水,也可回归黄河,增大下游的用水保证率。

二、利用泥沙制造砖瓦加工建筑构件

为缓解高新建筑材料的供需矛盾,可在沿主河槽方向背河淤背区堆放泥沙的土场附近布设砖瓦制造厂,根据泥沙的粘土含量,确定烧制粘砖瓦,还是加工灰沙砖瓦、透水地面砖或其他免烧的建筑构件,以便节省能源、降低成本、节约土地,满足沿黄群众和城乡建设的现实需求,避免乱挖耕地。若在黄河下游(花园口以下平原河段)有条件地沿黄两岸全面展开,每年能处理3亿立方米以上的河床泥沙,不但能节约取土用地30万亩,又能节约用于调水调沙的水资源40亿立方米以上。同时也增大了下游干流的蓄水能力,相当于在干流平原段上,建一座3亿立方米库容的大型平原水库。另外,还能加快主槽下切,控制河势,稳定主流,有效补给沿黄两岸的地下水,增加行洪能力,降低洪水出槽频率,缓解防汛压力。

三、建设引黄渠首沉沙条渠,规划设立城镇专业土场

  引黄用水,首先要沉沙。多年来,在引黄灌溉过程中,渠首沉沙池时有时无,且不够规范,特别是对灌排两用的送水干线(如菏泽市的南赵王河和东鱼河)淤积甚为严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清淤会战。因此,建议在黄河大堤临水和背水面的低洼处,分别布设较高水位时沉沙淤临和沉沙条渠工程。较高水位时,启用越堤闸前临河沉沙淤临工程,通过逐年沉沙抬高堤根地面;引水灌溉期间,启用布设在越堤闸后的沉沙条渠工程,集中处理引黄泥沙,所沉积的泥沙既可固堤,又可作为专用土场,还能把较长的河渠清淤战线缩小在几公里之内。大大提高运行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也能确保引黄输水工程正常运行。随着泥沙处理工程的全面展开,逐步实现灌排合一的模式,废除大水漫灌,既节约水资源,又能开发利用渠河堤防植林种果,增加农业收入,有利于集约化利用土地和高效率复垦土地。

在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根治的情况下,只要把这些堆放错位的泥沙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就一定能逐步消除二级悬河现象,固定主槽流势,实现黄河下游段大流量来水不出槽漫滩。开发利用好黄河泥沙资源,利国利民,同时也符合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要求,更利于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进程。(李毅谦)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