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杂文 > 正文

【水缘文学•散文随笔】从南宋吕祖谦“吕学”到当代中华新“吕学” ||吕永兴(湖北)(五)

更新时间:2023-02-03 22:13:24 来源: 作者: 浏览1778次 文字大小:
门望族。
吕臣,生于秦朝,重建张楚政权,是秦末农民起义将领,世袭父爵新阳侯。
吕洛,生于北魏时期,官至羽林中郎将,后封成武侯。
吕梦奇是吕蒙正的祖父。《旧五代史》载,吕梦奇后唐天成元年(926)六月,迁谏议大夫,三年七月迁御史中丞,长兴三年(932)由北京副留守晋为户部侍郎。
吕夷简:(979-1044),北宋朝宰相,封号“申国公”。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字坦夫。封号“申国公”的吕夷简;杰出的政治家。辅佐年少的宋仁宗,保证了北宋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名列“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进士及第。真宗时,累迁刑部侍郎权知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仁宗立,太后临朝,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授召文殿大学士。立朝忠耿谏议切直。十余年间,海内晏然。帝亲政后,内外事多以谘之,封许国公。年老,进位司空、平章军国重事。后以太尉致仕。卒谥文靖。
吕蒙正:河南洛阳人,北宋名臣,太平兴国进士第一。以敢言著称,曾三任宰相,知人善荐。
吕大防:(1027-1097),北宋臣。字微仲,京兆蓝田(陕西蓝田)人。北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开凿“吕公泉”。皇祐进士。历知州县。哲宗时召为翰林学士。元祐元年(1086)任尚书右丞。三年拜相。与文彦博、范纯仁、刘挚等共执政,废除新法。绍圣三年(1094)罢知永兴军,后屡贬至循州。《宋史》称其“朴厚蠢直,不植党朋”。吕大防官至宰相,主持元祐政坛八年。
吕惠卿:(1032-1111),北宋臣。字吉甫,泉州晋江(福建泉州)人。北宋宰相,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变法中的二号人物。帮助王安石推动了青苗法、市易法等数项改革。智囊(库)谋士(学者)。嘉祐进士。曾参与王安石变法,官至参知政事。王安石辟为制置三司条例司检修官,参与制订新法条例。历知谏院、翰林学士。七年为参知政事。
吕 端:(935-1000),北宋初年宰相、诗人。字易直,幽州安次(河北安次)人。后晋时以荫补官。入宋为太常丞,拜参知政事,至道元年(995)继吕蒙正为相。太宗称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有典故“吕端大事不糊涂。”太宗去世,制止内侍王继恩废立阴谋,奉真宗即位。咸平元年(998)以疾罢为太子太保。《宋史》赞其“有器量,宽厚多恕,善谈谑,意豁如也”。
吕颐浩:南宋初年宰相。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稳定宋朝政局,创立月桩钱,使东南百姓负担沉重。
吕光(337年-399年),字世明,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生于晋,是后凉建立者。(337~399) 字世明。后凉开国君主,略阳氐人(故治在今陜西省秦安县东南八十里)。初事苻坚,苻坚死后,自称凉州牧,建元太安;后以麟见金泽县,改号麟嘉,称三河王;又七年,改元龙飞,称天王。十六国时后凉(建都今甘肃武威)的建立者,在位13年。
吕绍(?~399)略阳人(今甘肃庄浪)十六国时后凉第二代皇帝
吕纂(?~401)略阳人(今甘肃庄浪)十六国时后凉第三代皇帝
吕隆(?~416)略阳人(今甘肃庄浪)十六国时后凉末代皇帝 字永基。
吕母:吕育之母,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领导农民起义的女领袖。
思想家:吕留良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家、文学家、时文评选家,在哲学、文学、史学、医学、书法、出版方面均有深湛造诣。他信仰朱熹学说,以理学指导自己的人生之路。
兵家(军事家),吕布(151—198),字奉先,号飞将,五原九原(今内蒙包头西北)人。东汉末年名将,善弓马,力大无穷,时称飞将,封温侯,割据徐州,为一代枭雄。吕布是三国时期的一大英雄人物,人称“马中赤兔,人中吕布”。由于他的出现,对当时的政治和军事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制造了三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三大变局。
吕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东汉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东南)人,三国时东吴名将,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以致鲁肃见他时,曾称赞其“学识渊博,非复吴下阿蒙”。先在赤壁之战中与周瑜等大破曹军,后大败关羽,夺回荆州,在东吴堪称战功赫赫。后被封南郡太守、孱陵侯。三国时东吴名将,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以致鲁肃见他时,曾称赞其"学识渊博,非复吴下阿蒙"。
吕范,三国时期的东吴名将。
吕 臣:(?-前174),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初为陈胜起义军将军。与项羽同屯军彭城。后辅佐刘邦平天下,被封为宁陵侯。陈胜被害,他在新阳组织苍头军,攻克陈县,杀叛徒庄贾,重建张楚政权。不久,联合英布,再破秦军。后归项梁,与项羽共同屯军彭城。项梁在定陶战死后,楚怀王乘机夺取他和项羽的兵权,并改任他为司徒。
吕文焕:南宋降元将领。安丰(安徽寿县)人。南宋末年知襄阳府兼京西安抚副使,镇守襄阳。至元十年(1273)樊城被攻陷后降元,向忽必烈献攻鄂策,且自请为前锋。十一年,为荆湖行省参知政事,随伯颜灭宋。十四年,升中书左丞,后改江淮行省右丞。
哲学家,吕才:唐代哲学家、唯物主义思想家、无神论者、音乐家,是位多才多艺的学者、自然科学家。通晓《六经》、天文、地理、医药、制图、军事、历史、文学、逻辑学、哲学乃至阴阳五行、龟蓍、历算、象戏等,尤长于乐律。
史学家(历史学家),陕西“蓝田四吕”:是指活跃于北宋时期的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吕大临兄弟四人。吕大防、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则先后从学于张载、二程,与关学、洛学都有密切的关系。四吕的著述宏富,在经学、史学、金石学、地理学、文学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部分著作还有开创之功,对当时以及后世的文化学术都有重要影响。
吕大钧(公元1029-公元1080),字和叔,吕大忠三弟,祖籍河南卫辉,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县)人,北宋关中学派的代表人物。吕氏四贤之一。吕大钧出身在一个官宦和书香门第之家,他从小就胆识过人,文才兼备。吕大忠的三弟,自幼胆识过人,为张载弟子,曾书“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赋”。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授秦州(今甘肃天水)司里参军,任延州(今陕西延安)监折博务、三原知县、后供(今福建福州)知县等职。卒于任上。丁忧期间,为教化乡人,首创《吕氏乡约》,提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的村规民约。著作有《四书注》、《诚德集》等。《吕氏乡约》一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乡约。吕大钧还是宋代大理学家张载的弟子,张载曾经赞叹这位得意门生“其勇为不可及”。历史上第一个乡约是陕西蓝田的吕大钧在家乡创立的,所以又称吕氏乡约、蓝田乡约。吕大钧制定的《吕氏乡约》。这个乡约的四大宗旨是使邻里乡人能“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吕大临,中国宋代金石学家,中国考古学鼻祖,是诸吕及张载弟子中对“关学”发展贡献最大、“守横渠学甚固”之人。字与叔。京兆蓝田人,蓝田四吕之一。吕大临一生著述甚丰,有《考古图》、《考古图释文》、《经籍考》等等著作,但只留下《考古图》十卷传世。吕楠   [明](公元一四七九年至一五四二年)字仲木,号泾野,高陵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五年,卒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年六十四岁。正德三年,(公元一五O八年)举进士第一,授翰林编修。累官礼部侍郎,持正敢言。学宗程朱,与湛若水、邹守益共主讲席三十余年。及卒,高陵人罢市三日,学者多设位志哀。谥曰文简。楠诗文醇正,颇刻意于字句。著有泾野集三十六卷,及周易说翼、尚书说要、毛诗说序、礼问、春秋说志、四书因问、泾野子内篇、周子抄释、张子抄释、二程子抄释、朱子抄释等,(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吕忠翰 吕忠翰,燕(今河北一带)人。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庚午科状元。吕忠翰廷试时,其策讼颇受海陵王赏识,海陵王特地将策文递与杨怕仁,问策文之优劣。杨伯仁称:"当在优等。"海陵王道:"此今试状元也"。吕忠翰中状元后,历官为翰林直学士,曾奉旨撰写《降海陵王庶人诏》,但点窜再四终不成文,世宗感叹道:"状元虽以词赋甲天下,至于辞命,未必皆能。"后来,吕忠翰又曾以贺宋生日使身份出使过宋朝。余事不详。
吕希哲   [公元?年至一一一四年左右]字原明,先世为莱州人,后家寿州,吕公著之。生年不详,约卒於宋徽宗政和中。少从焦千之、孙复、石介、胡瑗学;复从程颢、程颐、张载游,闻见益广。以荫入官,有贤名。元佑中,为崇政殿说书,导帝以正心诚意为本。徽宗时,改光禄少卿。力请外,以直秘阁知曹州。遭崇宁党祸,夺职知相州。罢为宫祠,寄寓淮泗间十余年,卒。希哲著有吕氏杂记二卷,《四库总目》传於世。
吕德懋,籍贯、字号、生年不详。卒于辽兴宗景福元年(1O31)。辽圣宗统和十二年(994)甲午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仅为两人。吕德懋中状元后,历官三司使。开泰七年(1018),升为枢密副使,同年底,知吏部尚书。太平二年(1022),已身为宰臣的吕德懋因政绩颇佳,与参知政事吴叔达、枢密副使杨又玄、右丞相马保忠被圣宗赐与大量钱财,以示嘉奖。太平十一年(1O31),病逝于任上。
吕思勉(1884—1957),常州人,出生于书香之家,其祖吕宫是清代初年的状元宰相。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史学家,史学泰斗,中国近代还有“史学四大家”之一。他的史学研究通贯各时代,周贍各领域,为祖国学术宝库留下了一千多万字的史学著作,作出卓越贡献。吕思勉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民国时期“史学四大家”。吕思勉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以毕生精力在研究和教学领域辛勤耕耘,影响和造就了不少治学后来者,门墙桃李,遍地芬芳。吕思勉是我国现代史学界唯一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诸多领域里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主要著作有《大中国史》、《白话本国史》和《吕著中国通史》,另有五部断代史、八部专门史,以及大量历史通俗读物。其中《白话本国史》是20世纪20~30年代我国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这是一本上起远古时代,下迄当代中国,囊括了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中政治、经济、民族、军事、学术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内容的史学专著。在史学界,大家都公认吕思勉先生为中国通史的编撰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著《中国宗族制度小史》C上海中山书局1929年),是我国笫一部有关家族宗族问题的专门史。
吕振羽,著名历史学家,在《中国历史讲稿》中指出:"到了有巢氏,我们的祖先才开始和动物区别开来…从此就开始了人类历史。
文学家,吕 忱(生卒年待考),西晋文字学家。字伯雍。从典籍中搜求异字,《韵集》作者吕静之兄。作《字林》一书,以增补《说文解字》所未备。著名西晋文字学家。他所作的《字林》,收汉字一万三千个,增补了《说文解字》的疏漏,与唐朝以前的《说文解字》并重。
吕温——出生于书香官宦人家,祖父吕延之,官越州剌史、浙江东道节度使。父吕渭,举进士,官至礼部侍郎。祖与父俱有盛名。吕温的外祖父柳识,外祖叔柳浑皆为诗人,有令名。吕温兄弟四人皆美才,父子兄弟以文学并称,为世所美。他既是唐代中期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又是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的重要人物。
吕忱,生于晋,文学家,著《字林》。
吕坤:明朝文学家、思想家。与沈鲤、郭正域被誉为明万历年间天下“三大贤”。主要作品有《实政录》、《夜气铭》、《招良心诗》等,除《呻吟语》《实政录》外,还有《去伪斋集》等十余种。
音韵学家。吕静:西晋音韵学家。著《韵集》。
语言学家。吕叔湘(1904-1998年),丹阳市云阳街道人,我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我国近代汉语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  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外国语文系,曾在丹阳中学、苏州中学等校任教。1936年公费留学英国, 1938年回国。先后在云南大学、华西协和大学、金陵大学、中央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在云南大学期间,他发表了第一篇有关汉语语法的文章,从此走上了语言研究之路。195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曾任《中国语文》杂志主编、《现代汉语词典》主编、中国语言学会会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他是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第三、四、五、六、七届代表和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1987年荣获首届吴玉章奖特等奖。2011年,该奖项正式更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吕叔湘语言学奖”。吕叔湘先生的研究重点是汉语语法。主要著作有《中国文法要略》《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汉语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水缘文学•健康聚焦】R..
    健康聚焦颈椎病,潜在的“健康杀手”如今什么病最多?有人说是乙型肝炎,有人说是糖尿病,也有人说是高..
    【时评】强使命当好人民满意公务员
    读《孤独六讲》有感
    廉洁,从自身做起
    换一种生活方式
    依法依规从严治党增进组织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