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掘口”与“堵口”

更新时间:2015-10-10 15:37:15 来源: 作者: 浏览1803次 文字大小:

黄河的“掘口”与“堵口”

刘策源

黄河,从青藏高原的涓涓细流开始,沿途容纳汇集百川,逐步形成一条万里巨川,汹涌澎湃、自由欢畅地涌流在欧亚大陆的东部。一百多万年以来,尤其是新石器时期以来,黄河自由地生长发育,自然地流向汪洋大海,完成自己生命的轮回。可是自从有了人类的战争与攻伐,这条大河,就开始被赋予了政治的色彩和目的,为达到局部战争的胜利,用于“以水代兵”,被人为地掘口和导引。

据史籍记载:黄河自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以来,用于战争“以水代兵”共计6次,其中战国年间四次:一是公元前359年,魏惠王十二年,楚国出师伐魏,决黄河水,“以水长垣以东”《竹书纪年》;二是公元前332年,赵国决河灌齐魏。齐、魏联合攻打赵国,赵国“决河水一灌之”《史记.赵世家》,齐魏兵退;三是公元前281年,赵伐魏决河,赵国又派军队至卫国东阳,“决河水,伐魏氏”《史记.赵世家》;四是公元前225年,春灌大梁,秦将王贲,率军攻打魏国,“引河沟水灌大梁”,大梁城坏,魏王请降《史记.秦始皇本纪》。足见河水用于战争攻伐“以水代兵”,或阻止敌方进攻、或淹毙敌方城池,以取得局部战争的主动,是发挥过实际效用的。

而历代以来,最为惨痛、最为惨绝人寰的,是日本入侵中华领土,民国政府和军队自掘黄河大堤,放水阻兵西进,虽局部地延迟了日军进兵武汉、重庆的时间,却导致了我国我民生命财产田地屋宇的巨大灾难,这就是民国27年,1938年河南郑州花园口扒堤掘口。

当时的大致情形是日军1938年5月26日攻陷归德(河南商丘)后,分两路西犯,企图一举进犯平汉路许昌、郑州一带,包围开封、兰封间我国民党主力。武汉国民党军事委员命令停止对日军土肥原师团的攻击,除由三十二军派一部守备开封阻滞敌军西进外,其主力部队向平汉路以西66,开封守军撤防67,敌军步骑兵千余人战车十多辆到达中牟,郑州形势岌岌可危。

这时一战区长官部晏勋甫等,在紧急情况下,向蒋介石建议,利用黄河伏汛花园大堤,造成平汉铁路以东泛滥,阻敌西进。这一建议,立即得到蒋介石的批准,由长官部派驻在郑州附近八师和一个工兵营执行挖掘爆破任务,6月9决堤,洪水滚滚南流,河南、安徽、江苏三省44县遭受巨灾,淹毙89万人,逃亡390多万人,造成财产损失9.5亿多元(银币)。

在抵抗日本侵略,进行民族生死存亡大决战时,国民政府不是团结民族力量,动员广大群激励士气民心,抵抗和消灭侵略者,而是在丧失国土、节节败退之际企图借河水救命,无疑是异想天开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决定堵复花园口,让黄河水回归故道。这一决定表面上是为了解除豫皖苏黄泛区人民的灾难,但坚持未等黄河下游冀鲁豫、渤海两大解放区有效地组织复堤准备,就进行堵复口门,放水北去,其实质意图还是“以水代兵”,配合进攻解放区,水淹故道及两岸居民由此,我党以周恩来、董必武等为代表,多次与国民党政府交涉和力争,延缓堵口,同时沿黄组建治黄机构,抢筑黄河大堤,迎接黄河归故,并取得了迎战洪水一次一次的胜利。

民国年间黄河的两次以水代兵——“掘口”与“堵口”,都是民国政府和军队组织导演的,都与战争的目的和意图紧密联系着,当时政府唯独没有想到民众百姓的生命疾苦,也是中国历史秦汉以来,唯独一次调用黄河,以“掘口”与“堵口”同时用于政治和战争。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