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新语》伴我成长

更新时间:2019-01-30 21:52:49 来源: 作者: 浏览2573次 文字大小:

《之江新语》伴我成长

岁末年初,空闲之余,利用漫漫长夜的闲暇时光,再次品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主政时发表的《之江新语》短论。232篇,贯穿了经济,文化,政治,领导各个方面,篇篇精彩,让人受益匪浅。文风朴实、短小精悍是该书的最大特点,每篇虽只有三五百字,但篇篇可谓:“有的放矢,直截了当”。文章从具体的事情、工作或问题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引经据典,言之有物,触人心弦,发人深思,其中蕴含的哲理和寓意,值得每一位党员干部去细细品味。

《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做好“样子”》《心无百姓莫为“官”》《要“干事”更要“干净”》……通过品读,以前很多迷惑自己的问题,逐渐豁然开朗,让笔者进一步明白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一名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基层干部,从书中笔者找到了为官的基点,“我们是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态度,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同时也为笔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面前,党员干部就应坦荡做人,一心为民,视民为根,具有‘利归天下,誉属黎民’的淡泊情怀,努力造福一方、平安一域。”鉴于此,笔者知晓了作为一名共产党的干部,什么是该为的,什么是不该为的。

每每有思想滑坡的时候,每每有徘徊迷茫的时候,每每有放松警惕的时候,笔者都会看一看《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这篇文章。“当干部的,要真正在思想上解决‘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牢记‘两个务必’,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让笔者从心里明白了共产党的干部的本质属性,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政甘于清贫,为民不遗余力,工作不存私心,办事不图回报,是对其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作为一名党的干部应当时时坚守的底线。

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有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习近平总书记在《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中也曾提到,“领导干部学习理论也要有这三种境界”,笔者十分赞同。在笔者看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方能走得进去;“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方能读得透彻,读得明白;“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才能读到自己的东西,领悟到作者所要阐述的真谛。习近平总书记《之江新语》232篇文章,虽短小,却精炼,见解深邃,语言朴实,对每一名党员干部极具现实的指导意义。尤其是作为一名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基层干部,更应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将《之江新语》作为案牍上的必备之书,作为无言的导师,作为行动的指南。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满怀期望地勉励党员干部:“用一生来践行跟党走的理想追求”,寄语新时代青年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之江新语》的传承,也是对我们青年干部正能量的引导,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正做到“忠诚党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竭诚服务于人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智慧和力量。

笔者是从“四类人员”中成长起来的一名基层干部,在《之江新语》中汲取着成长成才的营养,从书中我深刻体悟到了,作为一名党的干部要能做到心无百姓莫为官,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要有“把困难当作机遇”的良好精神状态,要做到狠抓落实,要能放下“架子”、做好“样子”,要能管好自己,等等。这些都将伴随着我的一生,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为政者需要学与思。善学善思,善作善成,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籍此,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为民族复兴贡献自身力量。(云君)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