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红心两只手 绘就幸福河新画卷

更新时间:2022-11-22 14:49:50 来源: 作者: 浏览180次 文字大小:

德州黄河水利风景区,位于黄河下游左岸山东德州齐河段,上起聊城东阿县,下至济南天桥区,全长63.4公里,景区林草覆盖率96%,2010年被水利部认定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景区依托黄河水域、防洪工程、花草林木等自然与人文景观而建,与大清河风景区遥遥相望,集防洪、旅游、生态、交通等功能为一体,呈现绿树成荫、游廊掩映、文化晕染的景象,人游其间,如游画中,是将水文化与水工程进行深度融合的水利综合景区。2021年黄河(德州齐河段)以山东省申报单位第一名的好成绩通过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终验。

景区坚持“一带牵引”(即德州河段沿黄景观带——百里花堤、缤纷林带)“三核驱动”(即生态核 、活力核、文化核)的设计理念,打造民众共享的互动性活力水岸,实现了全方位提升用地价值、多元化联系聚居生活、多维度复兴区域文化、多角度点靓德州沿黄两岸。


景区主要包括:黄河情体验区、水利观光休闲区、水利观光娱乐区三大部分。为进一步弘扬黄河文化,依托现有治黄工程,景区又接连建成了“1展厅+5广场+2基地+1观光娱乐区”的水工程水文化景观,包括德州黄河文化展厅、南坦“红心一号”文化主题广场、豆腐窝险工“安全文化广场”、韩刘险工“水利枢纽主题广场”、阴河险工“法治文化广场”、潘庄险工“治河名人长廊”、谯庄险工“防汛抢险演练基地”、小八里“防汛抢险培训基地”、李家岸“水利观光娱乐区”,极大限度的丰富了治黄工程的文化内涵。

聚焦工程  点亮大河两岸风景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几千年间,黄河水裹挟着泥沙咆哮而下,在山东德州与京杭大运河相汇,绵延千里,形成丰沃的冲积平原,滋养着千百年来的儒家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这里有引河入海的大禹足迹,有闪耀着法治思想光辉的晏子,还有黄河下游最宽广的旧金堤和黄河北展堤工程,是水工程与水文化的集中交汇地、深度融合地。

德州黄河水利工程最早可追溯到清光绪年间,为1855年黄河自铜瓦厢决口后夺大清河河道形成。景区现有14处险工,4处控导,8座涵闸。1946年至1985年期间,德州段黄河险工历经三次大修整,全部实现石化,1998-2005年德州黄河第四次加高改建,险工坝岸整齐划一,堤顶道路全部达到三级公路标准,根基稳固、防洪能力显著提升,为齐河县近62万城乡居民筑立了一道牢固防线。2005年至今,德州段黄河险工每年仍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维修养护,是防御洪水的坚固屏障。

景区以工程为依托,打造黄河文化集群。利用工程特点,建成治水名人广场、水利枢纽主题广场、安全主题广场、谯庄防汛抢险演练基地、防汛抢险培训基地等文化广场;结合地域文化,打造齐河黄河法治文化广场、普法长廊;突出历史底蕴,建设德州黄河文化展厅,升级南坦“红心一号”文化广场。特别是南坦“红心一号”文化主题广场,被评为黄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法治宣传基地、山东黄河文化示范点、黄河水利基层党建示范区“党员教育基地”等,成为展示德州人民治黄成就的重要阵地,吸引着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学习。水利工程建设也从传统的防洪保安全的建设功能向融防洪排涝、自然生态、人文景观、经济价值于一体的“美丽河湖”转变,使景区更富自然生命力、文化感染力、工程创造力。

以水为脉  绘就千里生态画卷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行走在德州黄河沿岸,大堤两侧树木成林,黄河之水浩荡东流,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用高质量规划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德州黄河河务局坚持规划引领,迅速谋划,高标准编制了沿黄生态廊道建设规划,工程管理范围内土地的绿化覆盖率大大提高,临河防浪林、堤顶行道林、淤区适生林、背河护堤林“四位一体”绿化长廊初具规模。

将土地作为“画布”,以不同树种为“画笔”,景区以生态景观和植物特色为基本考量,站在整体角度为不同区域精选特色树种。淤区经济林和适生林采用隔段种植不同树种的方式种植,便于隔断传播类疾病。堤顶道路两侧栽植大量法桐树,间植观赏类苗木树株。防浪林种植生根快、抓地牢、生长快的柳树,确保防洪工程安全。险工控导堤顶根据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组合与协调。

借融合寻机遇,向融合要平台,与地方政府共建黄河生态廊道,共享绿色发展成果。该局将73公顷北展堤临、背河堤坡及护堤地,交由山东黄河国际生态城投资有限公司承包,用于国家储备林种植;将62千米临黄堤堤顶堤坡和多处主题广场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范围,由驻地政府专款专项提升工程面貌,彻底消灭堤防沿岸垃圾死角,持续营造安全、舒适、优美的滨水环境。

同时,抓住地方政府建设“黄河国际生态城”的契机,将北展堤堤顶道路修缮项目纳入地方建设规划,促成齐河县投资修建黄河大桥上堤辅道、湿地东门接黄河大堤道路等9条上堤辅道,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组织编制黄河景观提升和滨河大道设计方案,与地方政府共同建设黄河特色景观工程。

依托“1展厅+6广场”的水工程水文化景观,景区对各个水工程水文化景观所在险工周围生态景观进行合理规划,设置堤防景观空间格局,进行草、乔、灌、木等高低多层次复式绿化美化,使生态景观与整体规划和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加上新增配备的休憩、文化、健身等设施,形成了宜观宜赏宜行的沿黄堤防生态长廊,成为绿化长廊中重要的一部分。

红心一号  擦亮黄河文化底色

“黄河咽喉”河段的上口,有一处以坐弯顶冲大溜、临背悬差大、地势险要而闻名全河的险工——南坦险工。黄河上第一只简易吸泥船“红心一号”就是诞生于此,她的顺利下水,翻开了治黄历史的新篇章。

作为黄河上第一艘吸泥船“红心一号”的诞生地,德州黄河河务局组织职工积极参与“红心一号”舞台剧,让“红心一号”镌上新时代的印记,走向社会大众,展现治黄风姿。大力传承弘扬“艰苦奋斗、爱岗奉献、敢为人先”的“红心一号”精神,展现齐河治黄人接续奋斗、担当有为的生动历程。“红心一号”精神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涛代表的劳模精神入选齐河“三种精神教育基地”。立足黄河视角讲好发展故事,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多种媒介多管齐下,形成全社会关爱黄河、珍惜黄河、保护黄河的良好氛围。


目前,南坦“红心一号”主题广场以崭新的形象面向大众,改造后的红心广场以“红心一号”精神为指引,以扬帆起航、齐河八景、观澜听风为主风景线,全线承载黄河文化元素。另外,通过整平埽面,修建大理石道路,铺设大理石广场地面,增设休闲座椅、凉亭,增加路灯等照明设施,种植草皮、美化树,布置景观石等手段提升整个险工工程面貌。

在吸泥船历经了50年风雨洗礼的今天,她留下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火种,穿透过历史岁月的积淀,激励着代代黄河人铿锵前行。

滔滔黄河两岸,未来美景皆如斯。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正成为母亲河的新标签,也将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添上美丽注脚。黄河,正在成为一条幸福河。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