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散文 > 正文

【水缘文学•散文随笔】我和住村知青小芮的交往||武秋海(河北)

更新时间:2024-04-09 21:49:21 来源: 作者: 浏览176次 文字大小:
随笔
我和住村知青小芮的交往
文/武秋海
1968年秋后,分到我村一批知识青年,共6人,4男2女,都是从天津医大毕业的大学生,二十三四的年纪,活泼可爱。当时住在我村北街张风辰家,张风辰家就他和母亲二人,还有两间闲房子,6个知青就在他家安了家。
知识青年分到村里也靠挣工分吃饭。当年,我村有个合作医疗卫生室,那时候村里人看病不怎么花钱,拿一剂药或打一次针只花5分钱,若遇到重病需开贵重的药时,须卫生室负责人和驻卫生室贫下中农代表审批才能拿药,管理较规矩。卫生室原有六七个本村赤脚医生和卫生员(相当医院护士),知识青年、天津医大毕业的学生分到村里,又都是正牌大学毕业的,这么好的资源能不利用?没几天就把6名知青中选2名到卫生室坐诊,一天记10分工。
2名知青,一个姓芮,叫芮志良,中等个,身材较瘦,脸白净,短发,长得精神。另一个姓李,叫李佳骏,大高个,长得稍膀,留着分头,走路有点扭,后来村里人背后叫他李阴阳。
当年,我在当地中学毕业,回村参加劳动,我家距村合作医疗卫生室离得很近,不过五六十米。我家人口多,我在家兄弟姊妹中排行老大,母亲常年有病,平时请医拿药多是我的事。我也心甘情愿为母亲请医拿药,母亲为我们操劳了一生,40多岁上就病魔缠身,也是我们当孩儿跑腿尽孝的时候了。另一个原因,那时候农村真正的大学生又稀又少,到村卫生室的两名医大毕业的大学生,又是从大城市来,从我心里拿城里生活的人比作天堂,我羡慕那些出生在大城市里的人,敬偑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大学生,我喜欢接触他们,和他们交流,我每到卫生室,就想和他们多说上几句话,听听他们讲城市里的故亊、大学里的故事。
通过我俩接触了解,小芮是北京人,打小在北京长大,他说他和写《林海雪原》作家曲波住一家属院,并且同住一座家属楼。他说作家曲波五冬六夏早晨起来绕着院内小道跑步,偶尔碰了面,还打声招呼。我在上初中后就阅读过作家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特别读到英雄杨子荣孤身深入虎穴,打入匪窝威虎山,与土匪头子座山雕及匪徒斗智斗勇大义凛然的段落时,心潮澎湃,从心底里对英雄涌起一股敬仰之情,也对作者能写出这样鼓舞人心的作品深感敬偑。我还打问作家曲波长的模样,小芮说:曲波长得中等个,脸目清秀,分头,因在战争中一条腿受伤,留下残疾,走路、跑步有点儿拐,但说话清脆热情。多年后我了解到,作家曲波是山东人,1938年,在他15岁上就参加了八路军,随部队参加过多次战役战斗,解放前参加了东北剿匪,《林海雪原》长篇小说是他在自己亲身经历的战斗生活基础上创作的,他不参加那些战斗,也就写不出小说中那些真实的细节,写不出战斗生活中那些惊险又波澜壮阔的场景,更不会生动。
后来,我俩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一年后,他被安排到离我们村15里的青同卫生院工作,闲暇时,我骑着自行车到青同卫生院看望他,询问他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小芮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病号细心热情,受到广大患者的赞扬和爱戴。
小芮在青同卫生院工作了几年后不知去向,我曾问过几个和他在本村卫生室呆过的村医,可谁也说不清他去了什么地方。我想他是否返回了天津?还是回到了他爸妈身旁的北京?同他一块分派到我村的知青,就有落户到我县的,没能返城,在我县结婚生子,扎根在当地。
本来,城市和农村两重天,从生活环境、经济发展,一个天上,一个地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其实是“文化大革命”的后续,把在城市享受优越生活的青年,下放到农村受苦。10来年后,大部分知青通过考学、入伍参军或有关政策返回了城市,有少部分知青因当地安排工作或是与当地人结婚落户农村,永远返不回城里了。是历史把他们打翻在地,永久不能翻身,我为这些知青深感心酸心疼。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武秋海


作者简介



武秋海:河北灵寿人,河北民研会会员,原石家庄地区文协会员,灵寿县作协会员。曾在省、原地区、县文艺报刊发表小说、故事等题材多篇,民间故事100多篇。2022年3月至今,在网络平台发表小说、故事、随笔题材文学作品130多篇,并在全国征文中获二等奖。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