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杂文 > 正文

【水缘文学•杂谈随笔】从《担心感冒药过期》谈起……||王金山(安徽)​​

更新时间:2023-08-10 22:15:27 来源: 作者: 浏览449次 文字大小:

杂谈

写写评评
从《担心感冒药过期》谈起……
最近,笔者看到了这样一则视屏《担心感冒药过期》,顿时忍俊不禁。视屏内容说的是一个漂亮女士,因为2023年4月中下旬的“倒春寒”,此刻虽然被冻得瑟瑟发抖,嘴上还在哆哆嗦嗦地说:“不加衣服,不加衣服,就是不加衣服!”有网友不解地问:“咋回事?天这么冷,为何不加衣服?万一冻感冒了咋办?”女士仍然哆哆嗦嗦地说:“咋回事?这还要问吗?我前天才从干洗店取回来花了60元干洗费的羽绒衫,现在再穿上,那60元干洗费不是白花了吗?60元,够买多少感冒药呀!再说,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流行期间,我买了那么多感冒药还放在家里,再不吃,就要过期了……”憨憨的、傻傻的话音,引起了网友们的一阵哄笑……
看完这则视屏,我在品赏回味的同时,也想起了笔者1年前的一篇小品文《后遗症》,内容同这则视屏《担心感冒药过期》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我们文学创作中所说的“撞车”。
现在请品赏。
“后遗症”
小李天不亮就起来用凉水洗头,那“哗哗”的水声将正在酣睡的夫人小王吵醒了,她不快地厉声骂道:“你是怎么回事呀,大清早不睡觉,起来用凉水洗头,不怕感冒发烧呀?二百五,神经病!”
小李在卫生间边洗边大声回道:“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正希望感冒发烧呢!”
“什么?你不是脑袋进水了吧?世上还有人希望自己生病?”小王一惊,瞌睡也没有了,披着睡衣,靸着鞋,急忙来到卫生间看小李的脑袋。
“看我脑袋干嘛?”小李不明白地问。
“听你妈说,你小时候得过脑膜炎,是不是将脑袋烧坏了,现在留下了后遗症?”小王担心地问。
“你脑袋才烧坏了呢!”小李不高兴地反驳道。
“既然脑袋没烧坏,怎么现在做事如此反常?”小王忧虑地问道。
“昨天晚上我翻抽屉里的药物,发现原来公费医疗开来的感冒药白加黑以及三九感冒灵等再不吃就要过期了,药品一旦过期,就不能吃了,多浪费呀!”小李边洗头边解释道。
“嘻,就是为了这个折磨自己生病呀?看来脑膜炎真是给你留下后遗症了……”小王更加忧虑了。
杂谈
笑谈“官位是良药”……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篇小小说《官位是良药》(作者:佚名),觉得很有趣,现将故事梗概介绍如下:一位手握实权的厅级干部虽退休多年,但“官心”不死,“官瘾”十足,乃至情绪不稳,常常喜怒无常,动不动在家打人骂人,且又不好好吃饭不按时吃药,老人的女儿“愁”死了。
正在无计可施时,一位长期搞组织工作的老部下来看望,献上一计,并协助着手实施。
老人女儿拿组织部的介绍信与该市某一养老院商定:家属每月私下缴纳15000元,聘请老人为“副院长”,养老院每月代发“聘用”工资3000元,以帮助管理养老院为由,将老人骗进养老院养老 ……
当老人双手捧着崭新带有墨香的大红“聘任书”顿时眉开眼笑,欣然自得,从此,享受着被人尊称为“副院长”的荣光。
三个月后,老人女儿去养老院看望时,见老父亲红光满面、神气十足,脾气也变得十分温和,与来养老院前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官药真灵呀!”老人女儿情不自禁地慨叹道。
 读罢这篇小小说,我顿时联想到笔者2年前发表的小小说《管老生病了》,觉得同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现在请欣赏原文。
小小说
管老生病了
作者:王金山
管制清同志,现在我们叫他管老吧。管老在未退休前是某局的一位副局长,虽然该局有6个副局长,5个享受副局长“待遇”的,但他的前面却加上了个“常务”二字。您别小看这“常务”二字,它意味着若局长不在,即可行使局长职权;另外,“常务”二字也是即将晋升或接替局长的“信号”。按官场话说,这叫提拔(晋升)“硬件”。可惜,管老不走运,一直到了退休的年龄,“副”字非但没有去掉,现在的官位也没有了。这天,管老办理好退休的手续后,回家对老伴大发感慨:“西方一些国家已经实行了延长退休制度,我们国家还是按老黄历来事。瞧我这身子骨,再干个十年八年的公务员绰绰有余。现在让我‘一刀切’下来了,这不简直是人才浪费吗!”老伴急忙帮腔道:“就是就是,若实行了公务员延退制,我们老头子说不定就‘扶正’了呢!真是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
遗憾归遗憾。牢骚归牢骚。现实归现实。管老由于未退休前整天忙于工作和应酬,不善于家务,又无太多爱好,且养成了干部的“通病”——喜欢对人发号施令、瞎指挥以及喜欢前呼后拥的场面等等。退休几个月后,不甘寂寞的他,尽管“老骥伏枥”,一心想“志在千里”,但毕竟退休在家里,“英雄无用武之地”了。他总感生活无聊,日子难于打发,常常坐卧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不知干什么为好,甚至出现强迫性定向行为。他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经常出错,性格变化很大。后来,他脾气愈来愈古怪,在家动辄掼盘子摔板凳,还经常将老伴送来的茶叶水打翻,弄得家里人惶惶不可终日。1月前,他被老伴劝去同大院里的几位老同志下棋时,无缘无故又同人家吵架,结果人家都不愿同他“玩”了。这样,他脾气愈来愈古怪,经常喜怒无常,无事生非。无奈,老伴将他带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说管老生病了,生的是“退休应激综合征”以及“官场情感不适应症”。在医生的建议下,老伴组织了几个也退了休的他从前的部下,请他们经常到家里坐坐。可时间一长,那些人忍受不了管老的那些老生常谈与训斥,一个个都无影无踪了。老伴左思右想,灵机一动,急忙给儿子、女儿打手机,交代他们为了挽救你们的“老爸”该如何如何“做”。于是,周末一到,儿子、女儿两家人员一齐赶回来,大家毕恭毕敬地坐在客厅里“开会”,让“老爸”训话或发表演讲,然后前呼后拥地到饭店吃饭。起初,儿子、女儿、媳妇、女婿,都装模作样地向他们的“官老爸”汇报工作情况或思想动态,可几个星期下来,他们觉得很无聊也很无趣,甚至可笑,于是,纷纷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或借口逃之夭夭。老伴儿实在没辙了,只好求助于局机关办公室张秘书,请他隔三差五地送一些报废的文件给老头子看或“审批”。张秘书一开始碍着老领导夫人的面子,跑了几趟,后来以工作忙没时间就再也不照面了。
近日,管老生病了,且病得不轻,住进医院了还在说胡话:“为什么公务员不能延退呢?为什么我就不能当正局长呢?”“医生,我家老头子得的是什么毛病?难道是‘中风’了吗?” 管老的老伴火急火燎地问。“这病也确实奇怪,医书上也难以找到,根据他的言语,估计是官场失意,情感失调,精神紊乱,这样吧,找个人帮忙,试着给他念个伪造的官复原职的文件看看是否管用。” 管老的老伴一听,觉得医生建议有理,但转而又想,官复原职还是不一定管用,因为她家老头子真正的心病就是忌讳这个“副”字,若念官复原职的文件,他还是个副局长,说不定又是个“刺激”会导致病情加重。管老的老伴寻思了一会,然后说道:“医生呀,既然要念,干脆念个局长,老头子一辈子官位没有‘扶正’,现在副局成了正局,他一定会非常高兴,说不定毛病也就好了!”医生想了一会,听从了管老的老伴建议,便嘱前来探视他的局机关张秘书如此而行,张秘书征求了现在的局长意见,如此照办,谁知管老一听“正局长”三个字从病床上挺身而起,睁开大眼,哈哈大笑,笑了一会,戛然而止,人一下又倒在病床上。
管老“中风”了,生命堪忧。谁之过?
“这,这怎么办?”管老的老伴一下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念他官复原职就行了,非要念他成正职,这下好了,药效太猛,弄中风了,且昏迷不醒,如何是好?”主管医生也十分恼火。
是啊,谁之责?怪只怪这“官药”虽“灵”,但下猛了或下得不对症,也是要人命的。
笔者批注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超旧人”。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当人到了适当年龄,就要离开工作多年的职业岗位让年轻有为者上,这是十分正常的。可我们有些离退休的同志却适应不了所处环境和生活习性的突然改变,往往会出现情绪消沉和偏离常态的行为,甚至还由此而引发其他疾病。瞧,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管老即是这样一个典型的角色。
退休应激综合征,有人也说这是闲下来或歇下来的毛病。前不久,美国心理专家布莱克·莫尔教授在研究中发现,人太闲了或生活太舒适了反而易同抑郁症打交道。如今,有些老年人退休后,无所事事,每天不是电视就是电脑,沉默寡言,遇事多疑,心神不宁,夜不安寝,有的甚至还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就说这位文中的主人公管老,他一开始退休后感到生活无着,情绪悲观,不知干什么,其实这是一种失落感;也许,他很可能羡慕起以前当领导时忙碌日子,当领导有职有权,很风光,对下发号施令,没有谁不听他的,而现在,这种“红火”的场面没有了,在家可能连老婆孩子也不听他的,所以,他感到十分失落、伤心,有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遗憾,从而易急躁和发脾气,对什么事情都不满意,总是怀旧;他还好猜疑和产生偏见;情绪忧郁、失眠、多梦、心悸、阵发性全身躁热等。可见,他在退休前对退休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一旦退下来并感到明显地空虚和无聊,从而对什么都看不顺眼,对什么都烦,由此弄得家里“战火不断”,鸡犬不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离退休应激综合征。
所以,那些退下来的老同志,首先要面对现实,心境开阔,情绪乐观,并培养一定的爱好,可练习写作、书法、绘画、烹调、养花、养鸟、下棋、跳舞、钓鱼等等,充实晚年生活。平时可外出走走,散散心,扩大交际面。值得提出的是,老年人应经常听听一些欢快、明朗的音乐及歌曲,对防治“退休应激综合征”非常有好处。如《喜洋洋》、《步步高》、《欢乐的天山》、《金蛇狂舞》、《采茶扑蝶》等情调欢乐兴奋、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乐曲或歌曲对精神萎靡、情绪忧郁及沮丧者就很好;其次,像《假日的海滩》、《锦上添花》、《矫健的步伐》等可消除疲劳、振奋精神;还有,当情绪焦躁不安、烦闷忧愁及高血压、冠心病、心悸、心慌者,可选用情调悠然、节律徐缓、旋律清逸高雅、风格娟秀的古典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楼台会》、《化蝶》及《塞上曲》、《小桃红》、《仙女牧羊》等。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文化水平、文艺修养、性格气质、疾病性质等具体情况进行对症取“乐”,如此,岂能不收到满意的效果?“神”清气爽了,还要注意合理营养,一日三餐要合理搭配,早餐宜干稀搭配,一般选择牛奶、豆浆、稀饭加面包或馒头,中午餐和晚餐宜两菜一汤,多吃新鲜蔬菜、鱼、肉、虾、家禽类及豆制食物。如此,“退休应激综合征”才不会同您结缘。
总之,要让自己“忙”起来,“动”起来,别做电视、电脑、手机等的“俘虏”。当然,别再贪恋昔日的“官位”,应尽快从“官位”的幻觉中走出,摆正现今的位置。
写写评评
模仿是创新的基础
讽刺小说给读者的感觉应是如闪电,如滴酒,如重物堕地,如枪击飞碟般地瞬间而过,但却余味深长,令读者咀嚼不已。
邓湘云同志的小小说《张局长传经》(载《安徽青年报》“风华版”1986年1月14日),这是一篇具有强烈讽刺意味的作品,文中未见夸张的场面,也未见幽默诙谐、热讽冷嘲的语言,只是按照生活应有的样子,真实地、尖利地采用了“白描法”,活画出张局长这类人物的形象。
“局长写两个什么字?”书法迷们异口同声地问。
“研究。”张局长脱口而出。
这里,张局长由于习惯的驱使,不择场合地写出“研究”两个大字,却无形中让人看到了文牍主义、官僚主义的真面目。他那“多看、多练、多揣摩,功到自然成”的“秘诀”,既是学“书法”的“秘诀”,又是“官场现形记”的“护乌纱帽”的“秘诀”。他那“要练就练几个字,心要静,不要杂”的心声,也无形中暴露出张局长墨守成规、循规蹈矩、固步自封,反对革新的嘴脸。细细品味,张局长传的经可不是正经,如果我们今天的中青年干部都学上了这样的“经”,那么, 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就会在研究中化为空谈。
所以,邓湘云同志的这篇习作呈现出了强烈的批判色彩。可惜,这篇小小说仿佛是模仿司玉笙同志的习作《“书法家”》,司的那篇作品也是说一位高局长比赛书法获了奖,众人向他求教的事。
现在简摘几句:
“写什么呢?”高局长笑眯眯地问。
“写什么都行,写局长拿手的字吧!”众人异口同声。
“那我就献丑了。”高局长沉吟片刻,顿时,两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跳出“同意”,人群里发出啧啧的惊叹声。
创作,实乃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作品。剽窃与雷同,实属文章之大忌,然模仿却是创新的基础。人非生而知之,不管做什么事情,掌握什么技能技巧,都得学习、模仿,从中吸取养料,收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当然,模仿要从领会其精神实质和技法特点着眼,注意不要照葫芦画瓢。我们的青年作者们可从邓湘云同志的这篇习作中得到启示,“点化”,模仿的本身包含创新的因素在内。


(原载《安徽青年报·报友》1986年1月15日,署名:金剑)
文学小知识
“撞车”
“撞车”是一个汉语词语,是指比喻事物在发展中互相冲突。那么,我们在阅读不同的文学作品时会感觉两者有相似之处,咋回事?这有可能作者在创作时“撞车”了。
中国有句老话,叫“英雄所见略同”,其中“所见”指的是对一件事的看法和见解,“略同”是大体一致的意思,大家可以对这件事各自表达看法及见解,无需瞻前顾后或左顾右盼。
有专家认为,撞车又分为“被撞车”和“撞车”。何谓“被撞车”?就是您的作品在先。换句话说,就是晚于您创作的作品“撞”了您的作品的车。“撞车”就是您写的作品和先于您创作并发表的一部作品相似了。
模仿是创新的基础,至于创作中的“撞车”也是合情合理的。人非生而知之,不管做什么事情,掌握什么技能技巧,都得学习、模仿,从中吸取养料,收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可见,作品在构思中的“撞车”也在所难免。当然,模仿的本身包含创新的因素在内。那么,“抄袭”不仅为人不齿,且要受“著作权法”的追究。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王金山

作者简介




王金山,男,67岁,安徽省中医院退休医生。年轻时喜欢写点文章,也发表了不少,但大都昙花一现。我的座右铭是:默默耕耘,不问收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水缘文学•健康聚焦】R..
    健康聚焦颈椎病,潜在的“健康杀手”如今什么病最多?有人说是乙型肝炎,有人说是糖尿病,也有人说是高..
    读《孤独六讲》有感
    廉洁,从自身做起
    换一种生活方式
    依法依规从严治党增进组织担当
    落日余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