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散文 > 正文

【水缘文学•散文随笔】​延寿寺今昔||吴贤林(浙江)

更新时间:2022-11-22 22:15:01 来源: 作者: 浏览235次 文字大小:


延寿寺今昔
文/吴贤林
仲夏的一日,天气晴朗,艳阳高照,微风徐徐,是疫情相对稳定后,小范围到乡下休闲、采风的好天气 。应文友相约,数人到延寿寺采风。
延寿寺位于浙西常山县辉埠镇大贡山南簏,创建于宋淳熙二年(1175)。清咸丰八年(1558)逃“长毛”(太平天国后期散兵游勇披头散发,祸害百姓,人称“长毛”)时,被“长毛”烧毁。同治八年(1869)僧华为同首士谢恩儒、杨宇知等募捐重建。二十世纪末因年久失修再毁,2021年辉埠村村民合力进行仿古式重建。
延寿寺是常山县较早的寺院建筑之一。既能几圮易建,定有非凡之故。寺院坐落之处,周围古树成群,高大挺拔,绿樾葱郁,古樟为主,杂树次之,冬日挡风,夏天蔽日。烈日下,我们刚走到寺院门前,顿觉一股荫凉迎面袭至,顿时汗腺紧闭,舒适感随之而来。由此可见,该佛门圣地风水极佳,非同一般,古时择此处建寺院者别具慧眼。
到延寿寺,最能见证古树是人类的亲密朋友,树与人的友好无间。古树虽然不是很粗壮,但从粗糙的树干看,普遍都是百年以上高龄。有的树上野生姜成片生长,有的寄生藤蔓葱郁葳蕤。有的虽然树干裂开,但仍然枝繁叶茂。古树既见证了几个世纪的人间沧桑,又见证了延寿寺的几易兴盛。
在此地,百鸟啼鸣,野虫啾啾,涧泉潺湲,温馨恬静;隰处灓水齧沙,空气沁人心脾,实乃天然氧吧,清心宜人,顿感心情愉悦,烦恼全无。若心闲气定,排除杂念去感悟,定能豁然开朗,身心受益。
据初步考证,延寿寺在清道光之前一直香火旺盛,盛名在外,最兴旺乃是明初时期。众所周知,朱元璋在参加起义军造反之前,只是一个最普通的和尚。整整八年的和尚生涯,朱元璋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对佛教的社会功能认识颇深。他当上皇帝之后,便充当佛教“护法”的角色。于是,各地寺院转运,僧人吃香,烧香拜佛,成为时尚。富人盼更富,穷人欲咸鱼翻身,各种奢望都寄托在三柱香上。
据传,明永乐年间,不仅当地众多人崇拜延寿寺,并且吸引了闽、赣、皖等地部分香客前来进香。起因是徽州一富人家财万贯,良田上千,既有当铺,又有店面,可令他担忧的是,祖辈父辈寿命短,没到花甲就归天。富人心想,钱财再多有何用?宁可多活若干年。于是他寻高人,求指点,想方设法能逆转。一天,徽州一很有名气的算命大师摸了富人手心和手背后,眨巴着瞎眼对他说:“若想寿命长,其实并不难;找到延寿寺,月月去进香;诚心做善事,钱用刀刃上;舍得花钱财,为民解危难;心情常开朗,增寿比南山。”
富人领悟,一边命下人四处寻找何处有延寿寺,纵有千里之遥,山隈水隈,也要遄往如愿。一边舍得花钱财救济贫困人,修桥铺路,热心公益,为求善行,所费不赀。三个月后,下人终于打听到浙西餐常山辉埠有延寿寺。尔后,下人随富人每月前来延寿寺进香,沿途不忘救济断炊之穷人。由于连年坚持做善事,赢得百姓好口碑,后来富人活到七十又五,在当时属长寿之人。
据知情人透露,富人的父辈祖辈因终日想着富上加富,以剥削穷人为目的,钻进钱眼,贪婪无限,哪能长寿之理?而该富人有不同的眰恦,看轻钱财,助人为乐,救济百姓,积德行善,纡尊降贵,平易近人,疾恶稷蜂社鼠之辈,拒奉达官贵人,又不傲睨布衣屮蹻者。于是在百姓中名声骤增,为人称颂,富人心情开朗,欨愉开释,这才是龟鹤遐龄的真正原因。此段佳话与延寿寺的渊源,系上辈人口口相传。虽不知真假,但无伤大雅。传说当时曾有徽州人慕名崇尚延寿寺,认为延寿即长寿,只要诚心到延寿寺烧香拜佛拜菩萨,便能长生久视也。尔后,逐渐有闽、赣、皖等地一些信佛者前来延寿寺进香,助推延寿寺的香火更加兴旺。于是,延寿寺香火缭绕,热闹非凡,梵偈之声,绕麓回荡。
如今的延寿寺,修葺一新,整洁清静,虽无僧人,常有游人。观音菩萨眉清目秀,慈悲为怀;文殊菩萨手持慧剑,扶正压邪;韦驮菩萨铁面无私,护法之首;普贤菩萨禅定慧智,以表威灵……。从那香炉、烛架上的痕迹可以看出,在特定的拜佛之日,延寿寺仍是香客成群,烛火旺盛,烟雾缭绕,而平时多为游人游玩、观赏为主。延寿寺,实乃一处避暑、游玩的旅游胜地。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吴贤林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吴贤林,男,本科。中国微小说作家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市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文学作品300多篇。著有散文集《岁月印记》,长篇小说《乡村往事》等。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