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散文 > 正文

【水缘文学•散文随笔】地震记忆​||张耀宇(甘肃)

更新时间:2023-12-20 21:43:58 来源: 作者: 浏览136次 文字大小:
地震记忆
文/张耀宇

活在尘世中,明天和意外究竟哪一个先来?人生除了生死,其余都是擦伤。
——题记
12月18日晚上11时59分,发生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6.2级的强震,摇醒了大半个陇原大地上,刚刚进入午夜梦乡中的人们。 网络信息时代,有关地震中的各种逃生囧态,一时间在手机朋友圈和抖音平台快速传播开来,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人又显得格外渺小。
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谁也无法预料。
经历了这场地震后,又一次勾起了我对地震往事的记忆……
我的脑海里有关地震的记忆,开始于八十年代初,全家从山区搬迁到灌区后,那几年地震频发,每家每户睡觉前,都要在炕头倒立几个啤酒瓶子,作为有效的预防地震预警措施,一旦有地震瓶子就会倒地,听到声音全家人就往外跑。刚到灌区地坑子中的家里没有通电,点着煤油灯,尤其是夜晚格外恐惧,簇拥在父母身边和衣而睡。地震一来,父母就会抱起年幼的我往院子中央跑。    
到了1990年10月20日,甘肃天祝——景泰发生了6.2级地震。当天下午放学回家,我们一家人正在草园子里给羊扎草,只听见地上发出了“轰隆隆”的响声来,土坯墙开始晃动,警觉的父亲一边喊着“地震了,快跑……”,一边拉起我的手就往院子中间跑,庆幸的是灌区的家中在地震带的边缘,受灾不是很严重,而老家新墩湾一带是重灾区,有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权威资料显示,这次地震是1954年以来甘肃省境内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 1996年12月,我当兵来到了——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嘉峪关下,先后也经历了几次规模不大的地震,虽然住在防震等级高的营房里,但一想起小时候防震的情景,还是心有余悸,一整夜睡不着觉。
记忆里最为深刻的是2008年5月12日,午休后刚起床,就感觉到了楼房在晃动,大约一小时后,团广播室里放出了进入等级战备的号声,营连主官接到紧急通知,迅速到作战室开会,下达了上级命令,进入三级战备状态。随后电视新闻播出了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作为新闻报道员也接到了做好随行保障的任务,按照规定时间准备好了背囊和相机,原地待命,每人发了装有三天口粮的米袋,晚上和衣而睡,提高了警惕。 后来由于多种因素,我所在的部队没有接到奔赴汶川地震灾区的命令,着实让我和战友们感受到了军令如山,时刻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神圣使命。这次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受灾群众达1510万多人,令每一位国人为此而泪奔。 前天午夜时分,当家中的楼房开始摆动,摇醒了睡熟中的妻子,她的第一反应就是抱起六岁多的儿子,快速跑到了卫生间的角落里,用手护住了孩子的头部。事后,回想起这一幕,瞬间泪奔。可怜天下父母心,当灾难来临时,为人父母者,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先想到是自己孩子的安危。一瞬间,小时候全家避震时的心酸情景,又浮现在了眼前头…… 随后又来了几次余震,我果断地让家人穿好衣服,拿上生活用品迅速下楼坐上了车,去附近加油站加满了汽油。孩子幼儿园里的通知12月19日举行魔方比赛,统一着园服,下楼时天真无邪的孩子,叮嘱让他妈妈一定要带上园服和魔方,孩子天真地说要待在楼下,等天亮后去上幼儿园,准时参赛。或许,在孩子们的幼小的心灵深处,生活充满了阳光和快乐。那一瞬间,我被孩子的坚强所感动,心里头对这可恶地震的那股子无名怨气,也渐渐消失了。 一路上思绪万千,人间实苦,生而为人,就要学会承受突如其来的灾难;只有经历了风雨洗礼的人生,才是完美的;要始终相信人定胜天的自然法则,相信明天的太阳一定会升起…… 当汽车在加油站加完油后,漫无目的地行驶在小城空旷的马路上时,眼前高楼林立的万家灯火通明,不时还有和我一样开着车出来避震的市民,一股热泪盈眶,说不清是悲伤还是怜悯……
是啊!人活一世平安,平安健康才是最大的福气。 凌晨的这场强震中,如果这一震就是永别,谁还会计较那些生活中不开心的人和事?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人,开开心心过一种顺其自然的生活,做一个随遇而安的自己,享受人生的美好。
如此,就是抽中了人生的上上签。
寒冷的夜空下,滴水成冰,望着窗外的万家灯火,远在300公里外地震灾区的群众,失去了亲人和家园后的他们,内心一定是悲伤的。于是,我默默地燃一烛心香,祈祷伤亡人数不再增加……
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耀宇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张耀宇,男,汉族,中共党员,出生于甘肃景泰,笔名西域戎峰,曾在嘉峪关从军10余载,与文字为伍,有千余篇新闻和文学作品见诸于中央和省市党报党刊,多次立功受奖,并被兰州军区表彰为基层部队“优秀通讯员”,跨世纪有为军人,长期根植于火热军营,开展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文学作品曾得到著名军旅作家裘山山的点评,散文《父亲与土地》被推荐《西南军事文学》杂志发表。退役后笔耕不辍,着眼于观察洞悉现实生活中的底层人物,创作了多篇散文和报告文学发表,深受读者好评,现为景泰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首都文学签约作家,天津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居西北小城一隅为戎峰阁主人。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